泡打粉(Baking Powder)
泡打粉又稱「速發粉」或「泡大粉」或「蛋糕發粉」,簡稱「B.P.」,
是西點膨大劑的一種,經常用於蛋糕及西餅的製作。
泡打粉是由蘇打粉配合其他酸性材料,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。
泡打粉在接觸水份,酸性及鹼性粉末同時溶於水中而起反應,
有一部分會開始釋出二氧化碳Co2,
同時在烘焙加熱的過程中,會釋放出更多的氣體,
這些氣體會使產品達到膨脹及鬆軟的效果。
泡打粉根據反應速度不同,
也分為「慢速反應泡打粉」、「快速反應泡打粉」、「雙重反應泡打粉」。
快速反應的泡打粉在溶於水時即開始起作用,
而慢速反應的泡打粉則在烘焙加熱過程開始起作用,
其中「雙重反應泡打粉」兼有快速及慢速兩種泡打粉的反應特性。
一般市面上所採購的泡打粉,皆為「雙重反應泡打粉」。
泡打粉雖然有蘇打粉的成分,
但是是經過精密檢測後加入酸性粉(如:塔塔粉)來平衡的酸鹼度,
所以,基本上雖然蘇打粉是帶鹼物質,但是市售的泡打粉卻是中性粉。
因此,蘇打粉和泡打粉是不能任意替換的。
至於做為泡打粉中填充劑的玉米粉,
主要是用來分隔泡打粉中的酸性粉末及鹼性粉末,避免它們過早反應。
泡打粉在保存時也應儘量避免受潮而提早失效。
這類的膨大劑雖然都有使西點膨鬆的特性,
但是過量的使用反而會使成品組織粗糙,影響風味甚至外觀,因此使用上要注意份量。
蘇打粉(Baking Soda)
又稱「小蘇打」、「梳打粉』或「重曹」,
化學名為「碳酸氫鈉」,簡稱「B.S.」,也是西點膨大劑的一種。
它是一種易溶於水的白色鹼性粉末,在與水結合後開始起作用釋出二氧化碳Co2,
在酸性液體中(如:果汁)反應更快,而隨著環境溫度升高,釋出氣體的作用愈快。
蘇打粉在作用後會殘留重碳酸鈉,使用過多會使成品有鹼味。
蘇打粉與油脂直接混合時,也會產生皂化,
強烈的肥皂味會影響西點的香氣和品質,使用時需留意。
蘇打粉也經常被用來做為中和劑,例如:巧克力蛋糕。
巧克力為酸性,大量使用時會使西點帶有酸味,
因此可使用少量的蘇打粉做為膨大劑並且也中和其酸性。
同時,蘇打粉也有使巧克力加深顏色的效果,使它看起來更黑亮。
西點中加入過量的蘇打粉,除了使西點有上述破壞風味或導致鹼味太重的結果,
食用後會使人有心悸、嘴唇發麻、短暫失去味覺等徵狀。
蘇打粉與泡打粉雖然同時西點常用的化學膨大劑,
但因膨漲力及酸鹼度不同,最好不要相互任意替換的。
酵母(Yeast)
酵母是西點常用膨大劑之一,但非化學膨大劑。
因為華人各地翻譯名稱不同,也有廠商直接由英文譯音為「伊士」。
酵母是單細胞的菌類,目前約有 160 種已知的酵母,
有些會導致感染,有些則會導致食物敗壞,
但其中有一種則特別用於啤酒發酵及烘焙工業。
在發酵過程中,酵母使麵糰膨大,
同時將殼類或葡萄中所含的醣轉換為酒精成分。
二氧化碳及酒精是酵母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,醣類則是它的原料。
單醣類的葡萄糖及果糖最先被消耗掉,
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新陳代謝之後,酵母開始以多醣類為食。
因此,糖份的加入可以增加酵母的活動力。
酵母在活動力同時也取決於溫度,在華氏 95 度(攝氏 35 度)時活動力最旺盛。
酵母在低溫時呈休眠狀態,溫度升高活躍力愈高,
但溫度若高於攝氏 40C 時,酵母細胞受到破壞而開始死亡。
發粉
「發粉」是一般食譜對於膨大劑的俗稱,尤其是「泡打粉」及「酵母粉」兩種膨大劑。
製作蛋糕或餅乾時使用的發粉指的是蛋糕發粉,也就是「泡打粉」,以搭配低粉及中粉較多,
主要作用是促進膨鬆口感,以不出筋(不宜過度攪拌)的糕餅類為主。
而麵食類的發粉主要是指「酵母」,
如:麵包、包子、饅頭,以搭配中粉及高粉較多,
主要作用是擴展麵筋筋度及增加麵糰體積,
做出來的成品口感較Q、有嚼勁,多用於需要將麵糰攪拌至出筋的成品。
因此,當食譜上書明為「發粉」時,
需要以對成品口感的了解及成品本身的類別作判斷,
就可以決定要使用泡打粉或酵母了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